导航
1111

按下纠纷调解“快捷键” 提升“服调息诉”成功率

发布时间:2024-06-20
责任编辑:岳端
来源:中国知识产权报

摘要:近日,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发布《2023年北京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数据年报》。

2023年,北京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工作亮点突出——

  2023年,北京市各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受理纠纷1.6397万件,调解结案8817件,其中调解成功6612件,调解成功案件量同比上升133.8%,调解成功率达74.99%,542件案件受理当天即完成调解……近日,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发布《2023年北京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数据年报》(下称《年报》),介绍了2023年北京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系列数据、亮点优势及未来发展展望。

  《年报》显示,近5年来,北京市知识产权调解案件受理量呈大幅上升趋势,2023年较2019年上升135.56%。调解工作在缓解北京地区法院审判压力方面作用显著,知识产权纠纷解决从终端审判向源头治理延伸,诉源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。

  源头解纷成效显著

  《年报》显示,2023年,北京市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案件受理量、结案量呈“双增长”,超半数案件进入调解程序,当事人知调解、选调解、信调解的社会氛围愈发浓厚。

  这一成效的背后离不开各行业专业性调解委员会发挥行业性优势,为所属行业高效化解纠纷提供了重要支撑。各调解组织通过人民调解的方式,化解知识产权纠纷,将“案结事了”和“服调息诉”落到实处。

  《年报》显示,2023年,在各调委会调解结案案件中,当事人自行委托案件占比明显提高,同比增长28.11%,其中来自各调委会服务会员单位委托案件占比42.38%,同比增长87.61%。从多数由法院委托,到越来越多的当事人自行委托调解结案,也从侧面印证了源头解决纠纷的成效。

  “各调委会以多年开展调解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,赢得了会员单位和其他创新主体的信任,使人民调解逐步成为知识产权纠纷化解的‘第一选择’。”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,经过多年积累,各调委会在诉调对接工作中不断完善工作方法,积累了宝贵经验,为北京市创新主体提供便捷、高效的知识产权纠纷维权渠道,在节省司法资源的同时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。

  在线调解更加高效

  为落实最高人民法院、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“总对总”在线诉调对接工作要求,北京市各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“总对总”人民调解平台,有序开展案件在线委派、调解工作,进一步完善在线解纷机制,持续提升纠纷化解效率。

  《年报》显示,2023年,北京市15家调解组织共129名调解员入驻“人民法院调解平台”,累计受理案件6935件,调解结案3961件,调解成功2668件,调解成功率达67.36%,“总对总”在线诉调对接机制的作用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发挥,为知识产权领域矛盾纠纷的高效化解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
  “‘总对总’在线调解平台以集约化、高效化、规范化的优势,在互联网时代成功探索诉前案件调解的新模式,通过开展全流程在线调解、在线司法确认等诉调对接工作,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。”上述负责人表示。

  2023年,北京市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结案案件的平均调解时长缩短到25天,同比下降16.67%;调解成功案件的平均调解时长缩短到25天,同比下降24.24%。在调解成功案件中,线上调解成功案件量占大部分,共1523件,平均调解时长更短,为21天,其中542件案件受理当天调解成功,占比35.59%。

  协同调解形成合力

 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十周年,近年来,三地在协调推进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上持续走深走实,特别是在2023年,交出了一份满意的“答卷”。

  为企业提供调解服务是三地开展纠纷调解工作的重点之一。《年报》显示,2023年度,北京市各人民调解委员会累计为3126家北京市、天津市及河北省企业提供调解服务,共调解纠纷1.3942万件,在申请人或被申请人为企业的案件中占比85.12%。涉及京津冀地区企业的调解案件结案7607件,结案率为55%,与企业涉案的整体结案率基本持平。其中,调解成功6027件,调解成功率为79%,高于平均调解成功率。

  “为加快形成协同调解的合力,我们联合天津、河北两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,共同推动京津冀知识产权人才智库建设,协助处理跨区域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,同时还举办调解系列主题培训。”在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有关负责人看来,京津冀三地高效协同不仅提高了调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也满足了三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、个性化调解需求。长远来看,京津冀三地可以进一步加强信息共享、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合作,提高调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,北京也将不断健全巩固调解工作网络,强化三地法律服务与法治保障的有效衔接。

  上述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北京将聚焦新领域、新需求,进一步加强调解中心统筹协调职能,让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向新领域不断延伸,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专业、便捷的调解服务;加强调解委员会与法院交流合作,深化诉源治理工作,共同推动知识产权调解与司法保护的有效衔接;加强规范化建设,提升调解工作质效,为创新主体提供更加便捷、高效、专业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服务,推动新时代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工作走深走实,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。(记者:王晶)

版权声明
凡注明"来源:中国知识产权网"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资料,版权均属中国知识产权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/发表。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"稿件来源:中国知识产权网"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
IP大咖说

《专利法》修改问题热点解读(二)
《专利法》修改问题热点解读(一)

热门推荐

WIP公开课第六季预告-日文专利文献翻译实例介绍(...
以人为本 打造国际化的全产业链运营——访隆天知识...

欢迎投稿:tougao@cnipr.com

投稿热线:010-82000860-8215

关键词

IP大咖说

《专利法》修改问题热点解读(二)
《专利法》修改问题热点解读(一)

热门推荐

WIP公开课第六季预告-日文专利文献翻译实例介绍(...
以人为本 打造国际化的全产业链运营——访隆天知识...

欢迎投稿:tougao@cnipr.com

投稿热线:010-82000860-8215

关键词